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指南 - 规章制度  
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应急预案及程序
发布时间:2018.08.24    新闻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   浏览次数:

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应急预案及程序

l.1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控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轻各种突发事件对科研人员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保障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安全。

l.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管理制度》制定本预案。

l.3 分类分级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突发事件包括化学药物试剂中毒、血液标本扩散、医疗废弃物污染、微生物感染及大型仪器故障造成的人员伤害等。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三个等级。

Ⅰ级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非常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死亡,或危害范围涉及到整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并有明显对外扩散趋势的事件;

Ⅱ级 重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相对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致残,或危害范围涉及到2个以上分组实验室,并有明显对外扩散趋势的事件;

Ⅲ级 较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比较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人身造成一定伤害,或危害范围涉及到整个课题组实验室,并有明显对外扩散


趋势的事件。

l.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实验室严重损失和科研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实验室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由于停电、火灾因素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1.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的卫生管理和公共实验职能,把保障实验室科研人员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预防危害性突发事件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防患于未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应急工作纳入规范化、条文化和管理化,提高对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以整个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为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分组实验室的应急管理体制。

(4)平战结合,协同应对。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的各项准备,将日常实验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重视提高每个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危机意识,形成以每个分组实验室负责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同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进和提高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技术与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化水平和指挥能力,完善决策执行机制,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自护自救、互护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2 突发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2.1 监测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2.2 预防和预警机制

预防:①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② 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③ 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影响社会稳定。

④ 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⑤ 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预警机制:各分组实验室根据各项突发事件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和较重三个预警级别。

2.3 报告

任何分组实验室和个人有权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及其有关专家委员会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隐患,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分组实验室及个人。

2.3.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

(2)责任报告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主任以及各分组实验室负责人及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相关事件的科研实验人员。

2.3.2 报告形式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其他责任课题组和实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

2.3.3 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立即向本实验室责任报告单位报告。责任报告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专家委员会及应急处理小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处理,突发事件认定为严重并无法及时处理的,应当在2小时内报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行政科室。

2.3.4 报告内容

相关突发事件发生的事由、时间、地点、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是否有人员伤亡、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突发事件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3 突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3.1 应急响应原则

要遵循各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要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势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其发展,减少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3.2 应急响应程序

3.2.1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的应急响应

a.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参与重点实验室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b.根据各项不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中心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c.立即停止重点实验室中所有相关的实验,并及时根据不同的突发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该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势头。

d.及时召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相关医务人员、保健人员对伤亡人员进行救护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紧急治疗和急救用药。

e.对该特别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相关隐患,应急小组及相关专家委员会应及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宣教,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做到防微杜渐。

f.专家委员会和中心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对该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2.2 重大突发事件(II级)的应急响应

a.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各领导、办公室人员、应急


处理小组成员组织协调参与发生突发事件课题组实验室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及时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行政科室报告。

b.根据各项不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实验室内各类人员、物资、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c.立即停止相关分组实验室中相关的实验,并及时根据不同的突发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该突发事件的扩散势头。

d.必要时召集中心相关医务人员、保健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医疗和预防工作。

e.对该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相关隐患,应急小组应及时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宣教,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安全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f.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组织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对

该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2.3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的应急响应

a.各个分组负责人应组织协调实验室内相关实验人员参与该突发事件的处理,必要时向应急处理小组请求增援,并及时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办公室报告。

b.停止分组实验室内相关的实验,并及时根据不同的突发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该突发事件的扩散势头。

c.如有实验人员受伤,根据相关应急措施进行应急救护,然后送往保健科医治。

d.对该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相关隐患,分组负责人应及时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宣教,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安全防控意识


和自我防护能力。

e.分组负责人应对该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办公室存档。

4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4.1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4.1.1 应急队伍保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具体实施应急指导、控制、消毒、防护、医疗救治处理工作。

4.1.2 治安保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设保安执勤岗,保安人员要协助做好一切可能引起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巡查工作,做好重点实验室内安全保卫和治安管理。

4.1.3 物资保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内应按照计划建立相应的

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药品、消毒用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

4.1.4 经费保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级财政部门应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重大突发事件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加强对应急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4.2 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防患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不同突发事件的防控策略和方法


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设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和巡逻纠察组,加强实验室重点防护工作,作好技术和相关储备工作。

4.3 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应定时组织各个工作人员及研究生开展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理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指导每一个实验人员都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每个分组负责人也应对本课题组实验人员定时开展相关的指导、教育工作。

5附 则

5.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5.1.1 大型仪器故障及玻璃器皿刺伤或切割伤

受伤人员马上脱下工作服,消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并纪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纪录。

5.1.2 潜在危险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和预防保健科,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一小时内)严禁人员入内,并在门口上张贴“禁止入内”的标志。

5.1.3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污染

立即戴上手套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物质污染或受感染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让其作用30分钟后清理污染场所。所用于清理的抹布、纸巾按医疗垃圾处理。

5.1.4 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试管破裂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


工作人员戴上手套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离心机内用1%消佳净擦拭两次,擦拭用的抹布按医疗垃圾处理。

5.1.5 接触肝炎病毒阳性体液/血清标本的职业暴露

立即挤压伤口,清水冲洗;马上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再报告预防保健科备案;受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者应于24小时以内及1个月后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6个月中,分别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20微克、20微克共3次,同时每月查肝功能和“两对半”,如果出现乙肝病毒感染,及早采用抗病毒治疗。

5.1.6 眼睛溅入感染性物质

立即用洗眼器、清水冲洗眼睛,并立即护送至保健科找医生进一步治疗。

5.1.7 手部污染

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10秒钟),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如果是重度污染时,先用1%消毒水浸泡双手(5-10分钟),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5.1.8 火灾和自然灾害

实验室工作人员预先要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发生火灾必须马上报警(科主任、保卫科、消防队),由电器引起的火灾要马上关掉电源,使用科室备用的灭火器灭火,有浓烟时戴上防毒面具,并沿着消防通道紧急疏散。

5.2 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要定期评审,并根据各项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

5.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电话:

火灾报警:119  治安报警:110 医疗救险:120

合肥市蜀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51-65133994

合肥市三里庵派出所:0551-63636594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办:0551-62838590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0551-6283859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卫科:0551-628386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  |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06002933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17号科研楼13楼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2850165   邮箱:syzx0165@163.com   QQ群:812185976
CopyRight 2018-2019 w.azyf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分辨率1350以上,IE8.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官方实验交流群 官方微信公众号